刘锦秀:做大别山里的一片树叶

    湖北日报全媒记者 王际凯 通讯员 沈芙萱

    8月26日,上午到省里相关部门咨询政策,下午赶飞机赴外省参加活动。
    罗田县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、湖北名羊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锦秀最近很忙。
    从养羊、养更多的羊,到如今打造养销全产业链、创品牌卖羊,如今40岁的她,走过了16年常人难以想象的创业路。
    刘锦秀是贫苦出身,姊妹众多,她是家中老大。从小父母不在身边,家对于她的感觉,更多的是孤独和无助。13岁那年,她怀揣母亲的身份证,带着50元钱和一个母亲当年陪嫁的大木箱,孤身来到浙江德清一家缫丝厂打工。
    从浙江到黄冈,从大山的女儿到城里的媳妇,有车有房有孩子有事业,在许多人看来,“从糠缸跳进米缸”的刘锦秀已经足够幸福,但她自己清楚,心里的那个“大山梦”,还没有实现。
    对于当年选择回到穷山沟里养羊,时至今日还有许多人不理解,而在刘锦秀看来,这是她人生中的“必然”。“我在大山里长大。即便是走出了大山,我从内心里还是想回到父母身边、回归大山怀抱。当时回到家乡,我被贫穷的面貌刺痛。帮助乡亲们摆脱贫穷,成为我心底最大的梦想。”刘锦秀说。
    2004年初夏,在乡亲们不解的眼神中,刘锦秀回到罗田三里畈黄土坳村,跟父亲一起上山养羊。从茅草棚到砖瓦房,他们在山上一待就是3年,最终确定养殖大别山黑山羊。从自己养到带动乡亲们一起养,刘锦秀从乡亲们不信任的“嫁出去的姑娘”,成为锦秀林牧专业合作社带头人。
    刘锦秀不喜欢回忆过去,在她看来,“过去的每一年都充满艰辛”。但2008年的那场雪灾,仍然让她难以忘怀。
    2008年初,一场冰雪灾害突如其来。在大别山上,由于饲料储备不够、栏圈保暖没做好,合作社的数万只黑山羊“全军覆没”,100多户农户损失惨重。“那时,我可以说是一夜回到‘解放前’,几年的心血都打了水漂。当时政府部门和妇联组织上门慰问,给我打气,帮合作社走出了困境。”
    从十几户农民到31个种羊基地,从40多只到23万只,刘锦秀的合作社带动了大别山区175个贫困村的7000多户农民养殖黑山羊。2018年,合作社和公司产值达1.2亿元,产品销往全国各地。
    从个体养殖到合作社养殖,刘锦秀还想把黑山羊产业做得更大,“我想以罗田县为中心,辐射整个大别山区,通过龙头企业+合作社带大户,大户带散户模式,把黑山羊发展成大别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”。“有一碗水,可以给自己喝;有一缸水,可以给家里喝。我想把黑山羊产业打造成源源不断的一条河流,让更多人受益。”刘锦秀深情地说:“我要做大别山里的一片树叶。绿着,,陪伴万物;枯了,化作泥土,永远守护这片大山。”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转载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www.twdy.cn/Scenery/137.html